疲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taptap点点亚洲体育患者发生疲劳的影响因素很多,以肿瘤患者为例,以下情况均为可能因素:①基础疾病: 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生长因子抑制素可以阻碍机 体细胞的正常代谢。肿瘤细胞坏死产物的分解以 及肿瘤的生长都会增加机体能量消耗,使患者易感 到疲劳。②治疗及治疗相关并发症:放化疗期间, 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疲劳,且化疗比放疗 患者的疲劳程度重,联合治疗疲劳程度更重。生 物治疗中常用的干扰素(interferon,INF)、白介素(interleukin,IL) -1、IL-2等在抗肿瘤的同时都会对机体产生负面效果,使用后常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不适感,提高疲劳的级别。有研究认为,肿瘤或 肿瘤治疗的并发症,如贫血、甲状腺功能紊乱、疼 痛、失眠、营养不良等也是发生疲劳的促进因素。 ③社会心理因素:肿瘤本身和治疗的影响以及患者 对预后的担心、经济负担等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焦 虑、抑郁等一系列情绪反应,而这些负性情绪反应 对疲劳是一种促进因素。
发病机制
疲劳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随着肿瘤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相关症状的探讨日益增多。恶液质作为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疲劳的机制已见报道:
1.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调节异常脑内5-HT水平及5-HT受体的上调可能导致躯体运动动力下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 gonadal axis,HPA)功能改变和自我感觉体力劳动能力下降。脑内5-HT水平的上调可能与血清中色氨酸水平上升、支链氨基酸消耗和游离脂肪酸升高有关。炎性细胞因子亦可影响脑内5-HT的代谢提高脑内5-HT水平。
2.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异常肿瘤及其治疗导致外周神经活性物质释放,激活迷走传入神经,导致肌肉收缩受抑及病态行为的产生。迷走传入 神经亦可能通过外周细胞因子介导病态行为的产生。
3.神经肌肉的改变和三磷酸腺昔(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代谢异常疲劳与骨骼肌的量及细胞能量代谢相关。恶液质状态下,机体改变了肌蛋白的代谢。ATP是肌肉收缩的主要能量,骨骼肌中ATP和肌酸磷酸减少,ATP减少可能与2’,5’-寡腺苷酸合成酶/RNase L途径失调有关。
4.HPA轴功能失调可能与HPA轴功能下调及血清中低皮质激素有关。导致HPA轴功能降低的因素有前炎性细胞因子、海马、下丘脑及垂体中的5-HT共存情况等。
5.生物节律破坏恶液质状态下,生物节律改变包括内分泌节律、代谢过程、免疫系统、休息-活动模式等的改变。生物节律与疲劳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能由异常的神经免疫反应介导。
6.细胞因子紊乱由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B,NF-kB)介导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a、IL-1 P和IL-6可能与疲劳的产生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