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液质状态是什么意思
taptap点点亚洲体育状态是什么意思?恶液质的定义,一种以持续性的骨骼肌丢失(伴有或不伴有脂肪组织丢失)为特征,不能被常规营养支持完全逆转,并导致进行性功能损害的多因素综合征。其病理学特征表现为:低摄入量和代谢异常导致的蛋白及能量负平衡。
恶液质具体表现为:极度消瘦,眼窝深陷,皮肤干燥松弛,肋骨外露,舟状腹,也就是人们形容的皮包骨头的状态。临床数据统计,在癌症患者中,有30%至80%的人都会出现癌症恶液质的问题。其中,约20%的患者会因为癌症恶液质所导致的体重流失而死亡。
癌症恶液质的发病机制有哪些呢?
首先,人体内的某些细胞因子紊乱会造成骨骼肌丢失,这些因子包括TNF、TRAF-6,它们参与调节cc的分解代谢;促炎因子IL-6,能够激活JAK/STAT3及PI3K/Akt通路,药物抑制STAT3可降低cc动物肌肉消耗;IL-1、INF-γ,前者与摄食密切相关,能够激活NK-kB通路,IL-1、INF-γ与VEGF-A水平正相关。
第二个因素是蛋白质水解增强,由肌细胞分泌的抑制蛋白GDF-8能够促进蛋白水解,同时抑制合成代谢及肌肉再生。
第三个因素是蛋白质合成减少,例如胰岛素系统紊乱可以导致这一结果。
第四,非骨骼肌因素,包括下丘脑诸多神经核团参与cc,包括弓状核、视旁核、背内侧核等,这些核团也是瘦素的受体靶点,影响食欲。
肠道的屏障功能损伤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cc存在肠-微生菌群-骨骼肌轴,微生物菌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异常吸收与ghrelin水平改变有关;另外心脏BNP与c-fos表达增加会诱导炎性反应。
脂肪的丢失也是引起恶液质的一大因素,脂肪组织包括白色脂肪(WAT)和棕色脂肪(BAT),骨骼肌分泌TNF-ɑ、IL-6、IL-15与WAT的分解有关,BAT在cc状态下的“燃烧”并不能为机体提供有效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