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的概述
组织间隙过量积液的病理现象称为水肿(edema)。当胸膜腔和腹膜腔中液体积聚过多,则分别称为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与腹腔积液(ascites),是水肿的特殊形式。当积液中查到肿瘤细胞时,则分别称为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及恶性腹腔积液(malignant ascites,MA)O本节将对水肿与胸、腹腔积液进行分别介绍。
【水肿】
肿瘤患者常常合并水肿,主要表现为皮肤紧张、发亮,按压后局部凹陷等,它既可以是肿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也可以是手术、放疗等治疗手段后导致的并发症状。
一、病因
(一)肿瘤本身或治疗导致的淋巴水肿
肿瘤细胞在生长、增殖、转移过程中,侵袭或堆积淋巴系统,形成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管癌栓,导致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水肿。同时,肿瘤治疗也可引起。例如,切除肿瘤的手术及放疗过程导致淋巴管和淋巴结分泌淋巴液的通路被损害,使淋巴管的运输能力明显降低,淋巴液增多,形成淋巴水肿。在美国,继发于肿瘤治疗是形成淋巴水肿的最常见原因,其中以继发于乳腺癌的淋巴水肿最为常见,约26%的乳腺癌患者可出现淋巴水肿,同时也可见于颈部、子宫内膜、外阴、头颈和前列腺等部位的肿瘤以及肉瘤和黑色素瘤治疗后。与肿瘤类型及其相关治疗相对应的淋巴水肿发生率已有报道,例如乳腺癌,如果合并手术和放疗,上肢水肿的发生率为6%~48%,如切除淋巴结的同时进行放疗,水肿的发生率将会处于上述范围的高值;而对于宫颈癌,治疗相关的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1%~49%。
(二)肿瘤晚期低蛋白血症
晚期肿瘤患者由于营养不良及蛋白合成减少、分解增加常合并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可达30%以上,白蛋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重要血浆成分,其低下将导致胶体渗透压明显降低,由此引起低蛋白性水肿。
(三)深静脉血栓引起的水肿
肿瘤的直接侵犯、中心静脉导管的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引起的内皮损伤、肿瘤细胞因子对血管内皮的破坏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肿瘤患者的长时间卧 床、肿瘤对血管的压迫造成血流减慢甚至停滞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肿瘤细胞促凝活性、肿瘤细胞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导致的高凝状态均导致肿瘤患者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在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中:15%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有症状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50%的患者可能岀现无症状的静脉血栓。而血栓阻塞静脉管腔,使得局部血管内压力明显升高,出现局部软组织水肿。
(四)其他
某些分泌性肿瘤本身也可以导致水钠潴留形成水肿,如脑垂体部位肿瘤、嗜铭细胞瘤及具有分泌醛固酮、抗利尿激素作用的其他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