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蛋白
一、血清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营养不良最明显的特征。血清白蛋白的下降并不是由于肝脏合成能力下降,而是体内供给合成蛋白质的基质缺乏。因此,持续性低血清白蛋白血症是判断营养不良的最可靠指标之一。血清白蛋白在肝脏合成,可交换的血清白蛋白池在女性为4.0g/kg,比男性高10%~20%。正常情况下,仅1/3在血管内,其余分布于皮肤、肌肉和内脏组织。每日合成和分解15g,半衰期为20日。短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时,机体通过肌肉分解释放氨基酸,供合成血清白蛋白用,同时伴有循环外白蛋白向循环内转移,使血清白蛋白维持在一定水平。只有在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营养不良时血 清白蛋白才有显著的下降。
二、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是在肝脏合成,半衰期为8日,作为营养不良的指标,较血清白蛋白灵敏。但是,转铁蛋白的代谢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如缺铁、肝功能损害与蛋白质丧失等均可以影响其水平。因此,对其测定值应该综合分析。
三、视黄醇蛋白
视黄醇蛋白是生物活性半衰期很短的血浆蛋白质,半哀期为12小时。在短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时既有明显变化,对营养治疗亦有迅速反映。主要用于肾小管功能及肝脏蛋白质合成功能的评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监测和维生素A缺乏症的诊断。用于营养学和肝脏功能评价较前白蛋白(半衰期3天)、转铁蛋白(半衰期7天)更为敏感,故可作为临床营养不足的早期诊断和营养治疗的监测指标。视黄醇蛋白在肝脏合成,严重肝病、甲亢、维生素A缺乏时其血浆水平亦可以降低。
四、前白蛋白
前白蛋白是营养不良早期判断和急性肝障碍预后评价的有用指标。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血浆蛋白电泳向阳极泳动时在白蛋白之前,故名。前白蛋白降低主要由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摄取不足、吸收不良、氨基酸缺乏)或肝功能障碍引起。血浆浓度低,更新快(半衰期1.9天),作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的监测指标较ALB敏感,可用于早期诊断。是肝细胞损害早期和敏感指标,急性肝障碍发生和恢复都能较早反映。急性感染时,前白蛋白也会降低。
白蛋白血中浓度高,更新慢(半衰期18~20天), 轻微的变化不足以显示,对PEM的早期诊断不敏感。与PAL.TRF联合测定适合用于疾病营养状态的评价和监测,三者联合可以互补。
五、C反应蛋白
作为炎症反应和肿瘤非特异性标志物,主要用于感染诊断、疾病活动性或良恶性鉴别、肿瘤进展或复发判断和疾病治疗监测。c反应蛋白1930年由Tillet和Francis发现,在Ca存在下能与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物质(capsule polysaccharidesuhstance,CPS)结合形成复合物的一种蛋白质,故命名为C反应蛋白。正常时,血浓度很低,一般方法测不出。在感染、创伤、手术、肿瘤等组织损伤坏死时,蛋白质分解产物使单核-巨噬细胞活化,分泌白介素(主要为IL-6JL-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特别是IL-6与肝细胞结合诱导肝细胞合成以C反应蛋白为开始的急性期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急性应激蛋白,具有激活补体、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强淋巴细胞活性、促进吞噬细胞功能、清除病理性产物的作用。对多种炎症呈快速反应,当脏器岀现急性坏死时明显升高。病灶修复后可降低,因此也是监测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当taptap点点亚洲体育前期时,常常出现C反应蛋白增高的现象,许多研究认为CRP是恶液质的指标之一。
六、免疫功能的测定
总淋巴细胞计数也是反映患者营养状态的一个指标,其计算方法为:淋巴细胞数=白细胞总数X淋巴细胞百分比;正常值为(2.5~3.0)x109/L。可以根据淋巴结计数结果来划分营养不良的程度:①轻度营养不良(1.8~1.5)x l09/L;②中度营养不良 (1.5-0.9) x l09/L;③重度营养不良低于0.9x l09/Lo迟发性皮肤过敏试验常用的致敏剂有链球菌激酶-链球菌DNA酶,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和白色念珠菌。皮内注射后24-48小时测量红肿硬结大小,若直径小于5mm时,表示细胞免疫功能不良,至少有中度蛋白质营养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