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的概述
在晚期姑息治疗的肿瘤患者中,研究调查表明厌食、体重下降、早饱感无论在发生率还是严重程度上均位居症状群的前十,其中早饱感的发生率为43%,严重程度位居第七位。而消化不良(dyspepsia)本身并不算是一种疾病,消化不良指的是集中于上腹部的急性、慢性或反复性疼痛或不适感,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疼痛和上腹烧灼感,伴或不伴厌食、反酸、暖气、恶心、胃灼热等,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的症候群。
2006年罗马III诊断标准对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给予的定义如下:
1. 餐后饱胀 食物长时间存留于胃内引起的不适感;
2. 早饱感 指进食少许食物即产生胃肠过度饱胀的感觉,以致不能正常完成就餐;
3. 上腹痛 位于胸骨剑突下与脐水平以上、两侧锁骨中线之间区域的疼痛,主要发生在餐后;
4. 上腹烧灼感 上腹局部的灼热感,与胃灼热不同。 胃灼热是指胸骨后的烧灼样疼痛或不适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特征性症状。
5. 总之,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部疼痛或上腹烧灼感的症候群,可伴厌食、嗳气、恶心、胃灼热等。taptap点点亚洲体育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可与消化系统肿瘤有关,也可由其他肿瘤或是消化系统疾病如胰、胆、肝脏疾病等引起。
分类
消化不良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clyspepsia,OD )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器质性消化不良是指由明确疾病如消化系疾病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系、肝脏、胰腺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引发的消化不良疾病引起的,各种消化腺消化酶分泌不足或肝脏胆汁分泌不足, 而产生的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元器质性疾病,或其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消化不良,如上腹疼痛或不适感,经胃镜等检查不存在器质性疾病,由于各种因素所致胃肠动力减低所致的消化不良,如心理压力过大、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炎症、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恶液质患者存在可用疾病解释的病因,同时伴有胃肠道动力异常,属于器质性消化不良。
